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配合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的實施,結合教育部對德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任務設定和新形勢下中德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需要,5月28日-29日,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同濟大學中德職業認證研究中心、上海現代國際教育研究院共同舉辦了“中德職業教育高峰論壇”。本次論壇以👳:“職業教育創新再啟航🧑🦲,助力中國製造2025”為主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及全國284所職業院校領導出席了本次論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瑞陽出席論壇並致開幕詞。在論壇開幕式上,同時舉行了隆重的中德職業教育聯盟成立儀式,該聯盟由同濟大學、德國柏林職教集團等單位牽頭共同發起籌建,聯盟未來將通過聯合眾多職業院校🍌,協調供需、整合力量✡︎,對接德國權威職業教育機構和優質資源,拓展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提升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的質量和效益👊🏽,促進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在聯盟成立儀式之後,隨即舉行了中德職業教育高峰論壇。論壇包括三個板塊的內容:“新形勢下中德職業教育發展及合作研討”𓀑、“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討”、“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討及成功分享”👆🏿⚙️,這些都是當前職業教育的熱門話題👦。
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王繼平教授介紹了中國職業教育的機遇和德國職業教育的經驗等內容。他在匯報中指出:當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視野和視角正發生變化,產業和戰略對接,中德雙方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共識和共同需求將會更多✸,機會和資源更豐富。而德國在華企業的蓬勃發展,也為雙方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提供了發展潛力,中方可以考慮以德國職業教育的示範效應𓀛,帶動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在中國本土的突破💂🏻。
德國柏林職教集團中國區首席專家畢結禮做了題為“智能製造與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發展”的報告,他在報告中分析了當前國際社會技術發展的態勢👩🏽🎨🦏,闡述了現代職業教育面臨發展中的諸多新課題👩🏻🚀:智能製造對職業和就業的影響因素、智能製造工作環境下的能力特征、國際先進職業教育的本質經驗、我國職業教育如何在借鑒中創新與發展。
德國Phoenix(中國)投資公司副總裁杜品聖博士做了題為“從工業4.0本源,探索教育變革的需求”的主旨演講🦸🏽。他在報告中介紹了對工業4.0和教育變革的認識:工業4.0即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是顛覆性創新,不是轉型而是升級👨🏼🔬。工業4.0的核心和焦點是生產製造模式的變革,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自動化流水線的生產製造模式🆔,那麽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互聯網、自動化、智能化相融合的生產製造模式。在互聯網時代,必須對現有的生產製造模式進行變革,工業4.0的特點就是將創新質量和成本速度相融合的“互聯網+自動化”的生產製造模式👤🫸。不同的生產製造模式,需要不同的人才。為了實現工業4.0,我們需要創新型的工匠,即能解決創新、質量〰️、速度和成本要素的創新性工匠人才。而教育必須順應這種工業變革。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註重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培養⛪️,那麽🧑🎤,在工業4.0的趨勢下👇,教育則應該關註將“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相結合的人才培養。
最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在會上介紹了該校歷年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成功經驗🏊🏽♀️,學校將專業教育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取得了豐碩成果。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則介紹了該校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成功經驗:該校通過建立一個包含有10個研發中心👨🏿🚀,23個學生專業社團的眾創空間,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
我院羅玉梅👩🏼🏫、李冰雪兩位意昂4領導和王鈞、李好學二位教師參加了為期2天的活動👬🏼。
文:李好學、羅玉梅
圖:羅玉梅